南昌沈丘县益达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九大中药抽检超七成含农药残留

编辑:南昌沈丘县益达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环保组织24日发布调查报告称,包括同仁堂、云南白药、胡庆余堂等全国九大中药品牌被抽检的产品中超过七成含有多种农药残留。中药材的种植过程目前严重依赖大量农药的使用,环保组织呼吁,政府切实贯彻农药减量政策,加强种植过程中农药使用的管理,并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中药材几千年来被崇尚自然和传统的中国人所信任,但这次的调查结果无疑伤害了原有的信任,”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王婧说,“现今农业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使得化学农业模式已经从瓜果蔬菜延伸到本该治病救人的中药材,这非常令人担忧。”

绿色和平于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昆明、杭州、天津、香港等九座城市购买了65个常用中药材作为样品,其中包括三七、金银花、枸杞、当归、白术等,涉及包括同仁堂、云南白药、胡庆余堂、特安呐、九芝堂、天士力、采芝林、宏济堂、张仲景九个品牌的中药店,随后送往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在65个样品中多达48个含有农药残留,占全部样品数的70%。32个样品都含有三种或以上农药残留,其中同仁堂、特安呐的三七花和三七粉,以及张仲景、云南白药和同仁堂的贡菊上均发现了超过25种农药残留。全部九个品牌的26个样品中发现了甲拌磷和克百威等六种禁止在中药材上使用的农药。与欧盟的农药最大残留标准相比,同仁堂三七花中检出的 甲基硫菌灵超标500倍,云南白药金银花也超标100余倍。

同时,绿色和平通过对山东平邑金银花种植基地、宁夏中宁枸杞种植基地和云南文山三七种植基地的实地走访发现,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严重依赖化学农药的使用,农户多凭经验或农药店推荐用药,缺失来自政府及企业的专业指引和监管。而像同仁堂、云南白药、采芝林等多家大型中药品牌在产品收购过程中对农药残留没有任何标准,企业内部也不会做农药残留的相关检测,致使富含农残的中药材可以轻易进入流通环节。

“中药种植领域所暴露出来的农药过度使用问题只是中国化学农业模式所暴露出问题的冰山一角,长此以往,必会酿成不可扭转的食品安全乃至生态和环境危机,”王婧说,“只有政府下决心实施严格的农药减量政策,引导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

绿色和平呼吁农业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切实贯彻农药减量政策,加强农药使用的指导和监管,并且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呼吁各大中医药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并公开农药使用减量机制,清洁中药种植环境,确保产品安全以保护消费者人身健康。(原标题[同仁堂云南白药等被曝含农药残留])

补充阅读:中药材被农药污染是历史教训

屡屡被查出重金属含量和农残超标的长白山人参,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之一。

二三十年前为消灭长白山上的松毛虫,政府曾组织飞机在林区大范围撒下六六六等剧毒农药。由于难以降解,迄今仍不时在长白山区的人参中被检出。黑龙江省为此一度开辟新产区,栽培无公害、低残留的人参。而吉林、辽宁的人参污染问题却一直无法解决。

种植技术缺少研究导致农药滥用

种植环节的两大问题已成为困扰中药材发展的全国性问题:一方面由于中药品种混杂,药农在引种时不认识,造成药材品种和质量因混杂而逐渐退化;另一方面,品种的重茬的连续耕作方式,则令病虫害交叉感染、土地退化。

由于农业技术集中于几种主要作物的研究以及药材的多样性,使得每一品种的研究人员都显得稀缺,更难获得有效成果。与基础农业相比,药材的种植技术因此远远落后得多。

以黄芪、当归、党参等药材中常见的麻口病为例,曾有不少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其研发的产品,实用性很弱,农民最后只能使用高毒高残农药。

不规范的农药施用同时亦归因于农技指导系统的失灵。在中国的广大乡村中,农技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只卖化肥不指导的经营企业。

药典标准缺失使得农残检验无规可依

2005版的中国药典,当时只列了七八种药材需要检测,很多只查灰分、浸出物,即使在2010新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对农药残留也并无太多国家标准。

由于药材原理的科学研究普遍性落后,对中药材有效含量的研究也迟迟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脚步。以党参中的炔苷和当归中的 阿魏酸为例,在各种含量比例间何种有效,还很难解决。

例如,2013年4月,中国菊花被指出存在杀菌剂多菌灵超标的情况。媒体记者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菊花检测项目或缺乏标准,或分散在食品安全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代用茶标准等多项标准文件中,且规定不一。例如,在浙江桐乡、安徽滁州等菊花主产地,当地已把菊花申请为地理标志产品,制定了国家推荐标准,如《地理标志产品杭白菊》、《地理标志产品滁菊》等。桐乡对砷、铅、铜、乐果、敌敌畏、二氧化硫这六项指标有明确规定,但没有规定检测多菌灵。2011—2012年,安徽省质监部门对全省所有菊花产品(滁菊、黄山贡菊等)进行多项目检测,也没有规定检测多菌灵。滁州市质监局食品科科长张瑞昌告诉记者,多菌灵并不是干菊花的必检项目。

记者又在2012年11月发布、今年3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发现,包括多菌灵在内,没有一项是针对干菊花的农药残留项目,只在茶叶类中规定,多菌灵的残留限量为5毫克/千克。

中药材加工流程和市场流通环节缺少监管

加工流程和市场流通监管的双重失灵,则加剧了药材的安全危机。

以中药饮片为例,在药材市场上,许多加工饮片的人缺乏资质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缺乏经验,一些饮片加工者,将药材或泡或浸,一方面使有效成分被稀释甚至被浸出;另一方面,一些流通中过剩后霉变的饮片,也可以通过一家一户的再加工重新流入市场。

专业市场的监管失灵加剧了局势的恶化。"药材专业市场是造假专业户,"这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2003年柴胡价格暴涨时,许多药商就开始挑选形态相近的产品,以次充好。

在全国17个专业批发市场,掺假、再加工的情况十分严重。由于独活、欧当归的掺入,岷县当归经过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损耗后,竟比原产地的价格还低。而甘草由于品种多元,也遭鱼目混珠,直接影响到品质。

有时原料是25元的当归,切成片后价格往往变成十七八元,而这样的掺假行为,老百姓几乎无法辨别。

另一种行为更为恶劣,在山东、河南的金银花中,硫酸镁等加重粉,就被广泛使用,可加重五六倍。而装小童草的大麻包,在加重后甚至能从10公斤变成40公斤。而在中成药进货环节,药企的采购员为吃回扣,对这样以次充好、掺进杂物的行为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