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5月18日讯 为了缓解药品专利到期带来的利润下滑,在新兴市场寻找更多的机会,跨国药企正在进行业务结构精简、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等一系列动作,以实现开源节流,而中国已经成为它们优先考虑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医药经济报》记者日前从中英医药联合工作小组了解到,由于辉瑞即将关闭其位于英国肯特郡的桑威奇研发中心,目前英国贸易投资总署正积极为受此事件影响的近2500名英国药物研发专家寻找新的出路。此外,阿斯利康亦由于业务调整,其位于英国莱斯特郡查思伍德研发基地的项目亦将停止,该研发基地亦有近800名研发人员即将面临失业。英国方面或将这部分人员的出路一并考虑。
“到今年7月1日,这2500名药研专家的合作协议将到期,英国政府希望他们能够与中国企业合作。目前,英方正在着手制定一个初步的合作方案,我们也在等待方案出炉再进一步探讨接下来的合作方向。”中英医药联合工作小组中方负责人、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向记者表示,此前医保商会曾组织过11个会员企业与英方接洽,共同商讨这些药研专家的出路问题,现在又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该阵营,对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跨国药企纷纷关停海外研发中心这股浪潮中,显露出大批品牌药物专利到期,在促进仿制药产业兴起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制药产业自身不可逆转的变革。
新兴市场新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15年将有约77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到期。其中,辉瑞的“重磅炸弹”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的专利将在今年11月到期,直接导致辉瑞被迫缩减对R&D的投入,进而关闭桑威奇研发中心的决定。
事实上,每年辉瑞投资在英国研发中心的研发费用高达5.5亿英镑以上,桑威奇研发中心更是辉瑞除美国本土外的全球最大研发基地,基地已经有56年的历史,知名药物万艾可即在此诞生。然而,立普妥近年来销售额的最高峰值曾达到120亿美元,使得大批仿制药厂早就对立普妥蠢蠢欲动。随着立普妥专利到期,其与仿制药产品厮杀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此外,欧美受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上越来越多的专利药到期、新药上市数量不足,令跨国药企销售收入增长减缓。为了维持利润,其纷纷选择采取精简机构和人员、将研发和制造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等措施,以降低运营成本。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世界制药业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药物研发和生产成本太高,欧美大型药企竞争力下降。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和中国的制药业快速发展,给欧美大型药企走出困境带来希望,药品研发和生产正越来越快地从发达国家向亚洲转移。
新兴医药市场的高增长率对跨国药企产生了巨大的诱惑,他们纷纷加大对这些高速成长市场的投资。2010年3月,IMS发布题为《重塑世界医药市场新秩序:一个被重新划分的世界》研究报告。报告提出,2011年中国药品销售额将超过法国和德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2013年近一半的销售增长来自新兴市场。
在全球性医药合作和战略联盟中,新兴国家正在凭借其各种资源优势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2010年,新兴市场的药品销售总额达到1230亿美元,大约占全球药品销售额7700多亿美元的16%,为全球药品行业的增长贡献了37%的份额。IMS预计,2011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8800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长将为此作出较大的贡献。
“全球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转折和改革的时代,支柱品牌药物专利的到期、新药开发难度的加大,使跨国药企产品线出现严重青黄不接问题,经营模式面临变革。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成为未来医院市场的主要推动因素。”Frost&Sullivan公司医疗部门行业首席咨询师黄东临认为,医疗需求依然居高不下,各国政府纷纷以医疗改革方式来提升本国医疗服务效率和能力,并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全球医药行业发展到新变革时代,现在正是中国捕捉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机遇的大好时机。
中国独占最顶层
IMS预测,目前为全球第三大市场的中国药品销售额将在2011年增长25%以上,超过500亿美元。与此同时,17个新兴市场国家药品销售额预计在2011年将以15%~17%的速度增长,达1700亿~1800亿美元。报告按照市场价值增长的递减秩序,将这些国家分为3个层次,中国独自占据了最顶层。
黄东临认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大型跨国公司一直沿用一种“重磅炸弹”模式来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高收益。然而,当它们面临大量“重磅炸弹”产品专利到期的局面时,需要重新拟定新的发展战略,以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中国将位于全球处方药销售市场的第3位,约850亿美元。”黄东临相信,产品线的不断老化迫使跨国药企调整经营战略,从而为中国孕育大量的新合作机会。
本身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医药市场之一的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原料药供应中心。随着GMP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研发外包服务的竞争力亦日趋增强。同时,中国与印度作为拥有十数亿人口的大国,医药产业链更为完整,依托着大批的人力资源和临床资源,以及国内完善的产业基础,将有望成为新兴国家的领导者,进军全球市场的广泛合作和发展。
“中国本身就是重要的新兴国家市场,由此可以强化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为部分国外品牌产品提供良好的商业渠道和销售外包服务。”黄东临分析指出,从仿制药上看,品牌药专利到期能进一步促进以仿制药为主的中国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中国GMP标准的进一步提高将加强可能性,和其它境外企业合作以提供相关仿制药产品;从生物制药和专科用药上看,中国生物制药技术快速发展,有望参与到生物的考核开发的外包研究之中,中国具有广泛的病人资源和优秀的医生团队,是生物药物开发的理想临床基地;在生物仿制药方面,中国亦已经具有一定领先性。
医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在促进产业合作的同时也增大了医药外包的需求。
在新兴市场国家内组织临床的性价比更高,由此触动了更多的临床研究外包出现,进一步导致北美和欧洲进行的临床研究比例逐步下降。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未来,中国CRO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23%,高于全球17%的平均水平。中国政府对国内医药外包采取了积极鼓励政策,加之跨国药企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进一步刺激中国CRO市场成长。
“我国企业研发基础薄弱,产学研贸彼此割裂,医药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日益紧迫。”许铭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制药实力的不断增强将促进更多合作研发的出现,国际医药分工转移有望使中国拥有更多的后发优势。